苏轼失踪50年的“封神之作”,曾被溥仪偷出宫,扛起了“尚意”大旗!

苏轼是“宋四家”之首,最有名的作品莫过于《黄州寒食诗帖》了,被誉为“天下第三行书”。有人说,王羲之的字代表了潇洒妍美的最高境界,颜真卿将雄健浑朴发挥到了极致,而苏轼写尽...


苏轼是“宋四家”之首,最有名的作品莫过于《黄州寒食诗帖》了,被誉为“天下第三行书”。有人说,王羲之的字代表了潇洒妍美的最高境界,颜真卿将雄健浑朴发挥到了极致,而苏轼写尽了人世间的苍凉寂寥。

图片

他为官一生,总是在贬谪的路上,每次寂寞失落的路途都会让他有感而发,情难自抑于是宣泄在书法之中。相比于《寒食帖》,他57岁所写的《洞庭中山二赋》水平更高,被称为“苏书第一帖”。

图片

此作有三大精妙之处:其一,写于苏轼晚年,风格、笔法成熟之时,既是“我书造意本无法”的巅峰之作,也是苏轼“人书俱老”境界的代表。其二,此作是苏轼传世作品中字数最多的一件。其三:此作富有哲理,文书双绝,才子气、文人气十足。

图片

所以《洞庭中山二赋》受到历代文人墨客推崇,收藏着众多,钤印、跋文数量惊人。乾隆年间,此帖进入内府,1924年溥仪将它偷出宫去,藏在长春伪满皇宫小白楼内。后来,溥仪出逃,此帖也流入民间,不知去向。

图片

直到1982年12月6日,吉林市五中历史教师刘刚说家里有幅署名苏东坡的墨迹手卷,是他父亲留下的“传家宝”。经过书法刘廼中、鉴定家徐邦达等人的认真对比、分析研究,一致认定此卷就是失踪近50年的“二赋”真迹!如今,它被藏于吉林省博物馆,是该馆的“镇馆之宝”。

图片

《洞庭春色赋》写于元祐六年(1091年),《中山松醪赋》写于元祐八年(1093年),第二年,苏轼被贬英州,途中遇大雨不能前行,感叹人生多艰,于是抄写“二赋”述怀。此卷横306.3厘米,纵28.3厘米,《洞庭》32行、287字,《中山》35行、320字,加上卷尾自题10行、85字,总计692字,字径大小约3.5厘米。

图片

此作以王僧虔、徐浩、苏灵芝诸家笔法为根基,用笔精谨细腻但不拘泥古人之中,逆锋起笔,再衄挫、调锋,行笔中侧并用,笔画丰腴肥劲,肉多于骨但不臃肿,提按顿挫分明,转折时圆笔为主。结字以横取势,扁方欹侧,向右上倾斜。

图片

《二赋》字迹大小错落,用墨浓淡对比明显,章法上下密、左右疏,高低、轻重、虚实、疏密变化莫测,笔随心走,安排自然,扛起了北宋“尚意”大旗。黄庭坚盛赞此作:“落笔如风雨,虽谑弄皆有义味,真神仙中人。此岂与今世翰墨之士争衡哉!”

图片

如果我们能将此作临摹透彻,不仅能学到丰富的笔法,还有助于形成个性、洗去俗气,提高书艺境界,值得毕生学习。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相关资讯